生物质颗粒燃料怎么制备?

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种通过加工农林废弃物制成的高密度固体燃料,属于生物质能的直接利用形式。它将秸秆、木屑、稻壳、玉米芯等原料经粉碎、干燥、挤压等工艺,制成颗粒状或块状燃料,具有热值高、易储存、燃烧稳定且低污染的特点,可替代煤炭、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,是实现碳减排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。

主要来源

1、农业废弃物:包括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作物秸秆,花生壳、稻壳、棉籽壳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。

2、林业废弃物:如木屑、树皮、树枝、锯末等木材加工剩余物。

3、工业有机废料:例如糠醛渣、食用菌渣、甘蔗渣等。

4、其他有机资源:部分畜禽粪便、城市有机垃圾也可作为辅助原料。

生物质

制备工艺

1、原料预处理:

使用生物质专用的破碎机将原料加工至粒径50毫米左右,便于后续挤压。

2、成型加工:

A.挤压成型:利用环模颗粒机或平模颗粒机,在高压下将破碎后的原料压缩成颗粒。

B.冷态致密:部分工艺采用常温成型,避免高温能耗,减少设备磨损。

3、冷却储存:刚成型的颗粒需冷却至常温,包装后入库,或通过筒仓系统直接运输。

不同生物质种类的制备工艺可直接咨询洁普环保。

生物质颗粒燃料制备工艺

国际标准

1、ISO标准:

ISO 17829:2024:规定固体生物燃料颗粒长度和直径的测定方法,确保产品规格统一。

ISO 16948:2015:定义生物燃料的碳足迹计算方法,推动低碳认证。

2、欧盟标准:

EN 14961-1:2010:规范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质量要求,包括热值、水分、灰分等参数。

EN 14961-2:2010:针对木屑颗粒的补充标准,细化技术指标。

3、其他国家/地区标准:

A.美国 ASTM D7974-14:生物质成型燃料用于锅炉的标准规范。

B.中国 GB/T 34825-2017: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条件,规定热值、灰分、硫含量等指标。

C.瑞典 SS 187120:要求生物质颗粒热值不低于16.9兆焦/千克。

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资源化利用农林废弃物,实现了能源有效转化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。其制备工艺成熟,国际标准体系完善,已广泛应用于供暖、发电、工业锅炉等领域,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以上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?

0条评论

avatar
评论
取消
在线对话拨打电话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