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质掺烧为什么会成为煤电低碳化改造的首选?

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中,生物质掺烧被列为了煤电低碳化改造的首选方式。方案要求,利用农林废弃物、沙生植物、能源植物等生物质资源,综合考虑生物质资源供应、煤电机组运行安全要求、灵活性调节需要、运行效率保障和经济可行性等因素,实施煤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。改造建设后煤电机组应具备掺烧10%以上生物质燃料能力,燃煤消耗和碳排放水平显著降低。

那么,生物质掺烧为什么会成为首选方式呢?主要基于其对环境的高度友好性、发电供热质量的稳定性和对社会民生的显著贡献。

  1. 环境友好性:生物质掺烧利用农林废弃物作为燃料,这些废弃物在生长过程中已吸收二氧化碳,燃烧后实现碳循环闭合,接近零碳排放。
  2. 发电供热质量:生物质能资源丰富、可再生可存储,能够提供稳定、高质量的电能,对电网友好。生物质耦合发电全年发电小时数更长,且是唯一可再生的热源,既能供电又能供热,保障民生和工业需求。
  3. 社会民生贡献:生物质耦合发电产业链长,带动农业、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,提升地方税收,促进就业和精准扶贫。

大型燃煤电厂通过生物质耦合发电,利用现有设施小幅改造,即可实现生物质与煤的共燃,大幅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,提高生物质原料利用效率。此模式还创新了补贴方式,通过增加煤电上网调度量代替财政补贴,既促进了生物质能源发展,又盘活了燃煤电厂,提高了整体发电效率,实现了多方共赢。

以上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?

0条评论

avatar
评论
取消
在线对话拨打电话留言